武汉东湖高新区大学科技园有限公司成立于2001年,由武汉高科国有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湖北长江产业资产经营管理有限公司和武汉大学资产经营投资管理有限责任公司等单位出资成立。公司建设和运营的光谷·大学科技园,是科技部、教育部首批认定的22 个国家级大学科技园之一。
一、园区荣誉资质
光谷·大学科技园占地约1035 亩,建成建筑面积近40万平方米,先后被认定为国家级大学科技园、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国家专利产业化(湖北)试点基地、国家专利工作交流站、大学生科技创业见习基地、国家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2021中国百家特色载体、湖北省知识产权双创服务基地、湖北省绿色智能船舶产业园、湖北省级众创空间、湖北省新侨创新创业基地、武汉市四星级科创小微企业园、武汉青创园首批试点单位、武汉市创业孵化示范基地等。
二、科技服务体系
园区形成了“众创空间—孵化器—加速器—产业园”的科技创业孵化链,围绕创新创业要素构建了覆盖企业全生命周期的“人才服务链、技术创新链、产业生态链”服务体系,现有五环科技、核动力运行研究所、长海高新、金丰汽配、奥新科技、环达电子等 13 个骨干企业用地项目,形成了光电子信息、脑科学及 VR·AR 为主导的产业格局。截至2021年底,园区累计孵化各类中小型科技企业400余家,承担校企合作项目的企业200余家,大学生科技创业企业80余家,累计实现销售收入近700亿元,税收近30亿元,园区企业累计有效专利授权量达2000多件。2021年园区企业总营收125亿元,年末企业职工总数近万人。
三、特色发展模式
作为“一园多校”新模式的创立者,园区大胆探索,携手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湖北大学、湖北工业大学等20多所高校,广泛开展科技成果转化、协同育人、学科建设等产学研合作,例如与武汉大学推动产教融合,共建“武汉·中国光谷脑科学产业基地”和青创示范基地;与华中科技大学共同发起成立光谷VR·AR产业协会,建设“武汉·中国光谷脑科学产业基地”和“光谷VR·AR产业基地”;与湖北大学开展产学研深度合作,建立湖北省首个聚焦双碳领域的“校企科技成果转化基地”;与武汉城市职业学院共建“数字媒体产业学院”和“双师型”教师培养培训基地等等。通过深入推动“政产学金服用”协同,促进创新链与产业链深度融合,形成了一个园区对接服务多所高校的“一园多校”发展模式。探索出一条“学校、园区、企业”三方联合,“实习、就业、创业”统筹兼顾,“科研、技术、管理”全面覆盖的产学研合作新路径,为促进高校科技成果就地转化、推动企业创新高质量发展、吸引集聚大学毕业生留汉,创造了良好的环境与氛围。
四、光谷VR·AR产业基地
在东湖高新区科创局的支持下,2017年10月,园区与光谷VR·AR产业联盟合作共建了湖北首家VR·AR产业基地,配套建设的Link Space众创空间于2018年9月获批省级资质,VR·AR展示体验中心于2018年12月建成,2019年10月扩建。目前基地已有40余家VR·AR相关企业,半数为高新技术企业,业务覆盖仿真教育、零售营销、智能制造等多个领域,形成了业务众包、技术交流的良性互动。
五、武汉·中国光谷脑科学产业基地
2022年,园区以武汉市“965”产业体系为指引,在武汉市大健康产业领导小组、武汉市科技局的支持下,积极打造“武汉·中国光谷脑科学产业基地”。8月12日,武汉·中国光谷脑科学产业基地在大学园揭牌启动,拟聚焦脑成像、脑疾病防治、脑机智能、脑电大数据、脑前沿技术、智能设备制造六大领域,按照“1个领导小组、1项产业规划、1个园区建设、1系列政策、1支产业基金”即“5个1”的实施路径推进,聚集1000家脑科学产业上下游企业,形成完整的脑科学产业链,目标打造国内一流、国际领先的脑科学产业基地。
基地起步区投入产业面积约1万方,主要利用园区现有优质产业空间,实现高起点起步;拓展区产业面积约13万方,位于园区西北角的自有地块,规划新建多栋用于企业办公、研发、生产制造的产业基地大楼与综合服务配套场地;发展区将利用园区内剩余空间更新规划,打造超过50万平方米的脑科学龙头产业发展空间。
六、园区区位配套
光谷·国家大学科技园是融合“校区、园区、社区”的宜居之园,建有700余套公租房,员工餐厅可满足1500人同时就餐。园区自有物业公司,设有商业及篮球场、羽毛球馆等生活休闲配套。这里商贸发达,拥有K11 Select、保利国际中心、沃尔玛山姆会员店等商业主体;这里医疗完善,坐拥省人民医院东院、省中医院等多家知名三甲医院和各级医疗机构;这里学校众多,包括华师一附中、枫叶国际学校等,构建了相对完善的基础教育体系;这里生态宜人,南湖、汤逊湖两湖环绕,山体、公园、绿道星罗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