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News information

江日报:赵家新 乐当新一代国资操盘手
发布时间:2011-06-27 浏览:304

  记者冯欣楠 实习生岳源

■ 最近10年,我们采取各种方式,扶持、支持武汉200余家高新技术企业和项目,10多家上市公司,是他们发展的幕后推手。

■ 一个城市的活力,在于人们创新创业的热情。我们所做的事,就是帮助有激情的高科技企业,在武汉的舞台绽放。伴随着他们的成长,我们自己的资产也在增长。

■ 我们是国有全资,但我们是新国企,不是只把自己做得很肥,而是通过国有资产运作,强调引导功能,做大社会资本“蛋糕”。

■ 孵化高新产业这些年,看到越来越多的武汉高新企业走向成功,更多的是幸福感。

  武汉高科国有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是大型国有资产营运机构,集资产营运与管理、工程科学研究、高新技术产业投资、科技园区建设等为一体,也是“武汉·中国光谷”商标的持有者。截至2010年底,本部总资产达51亿元。当年实现利润5324万元。

  2010年公司实现利税1.03亿元

【赵家新印象】

  1.85米的大个子,风风火火走进会议室,赵家新的气场很足,放在哪里都能让人眼前一亮。但是,这个在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耕耘了22年的“老资格”,却一直在充当幕后英雄。

  说幕后,是因为很少有人知道,武汉高科是许多东湖高新区高新企业的“推手”。在上市前,或者是爆发之前,如果没有武汉高科的援手,这些企业达不到今天的发展速度。一旦这些企业成功,武汉高科就转向一个“新对象”,扶持、支持下一家企业。

  做幕后英雄,武汉高科担负着“新国企”的重任:不是靠资源垄断把自己做得很大,而是通过运作国有资产,强调引导功能,使民间资本向区域需要的产业集聚,做大社会资本“蛋糕”。

  这样的运作方式,注定了武汉高科常常站在幕后,很难走到前台去享受“掌声”。但赵家新说,在这个岗位,就要学会给予。“只要武汉的高科技产业发展好,我就没有遗憾。”

  从当初10万元注册资金起步,武汉高科从东湖高新区最早的直属公司——“高新技术成果推广公司”起步,历经“东湖高新区发展总公司”、“武汉高科集团”,逐步做到如今资产超过50亿元。付出大量心血的赵家新说:“我深知高新企业起步的艰难,所以希望为更多的创业家输血。”

  眼下,武汉高科正在启动一个大项目,建造左岭新城,承载东湖高新区光电子产业新一轮的大发展。赵家新说,左岭新城的开发少则5年,多则10年,是高科未来10年的发展重点,“我会继续把幕后英雄的角色扮演好”。

  站在200余家企业幕后当“推手”

  记者:作为一家资产50余亿元的国有资产营运机构,武汉高科对于江城大多数市民而言比较陌生,这是为什么?

  赵家新:我们做的事情,不是有形的产品,而是把资本投入到不同的高科技企业,促其做大,同时引导更多的民间资本和我们一起投资。这些年,我们一直待在幕后,在前台展示的机会不多。

  记者:10年间,武汉高科支持了多少武汉企业?

  赵家新:我们支持了200多家企业,其中成功上市的企业就有10多家,有在国内A股市场上市的东湖高新、人福科技、长江通信、三特索道、春天生物、华工数控等,还有美国上市的武汉通用、国测诺德等。

  记者:武汉高科支持企业采取什么形式?

  赵家新:有些是直接投资,比如做红光高清视盘机,还有些是间接扶持,比如担保,借款或者促成我们所属的国有企业与其联合,补充这些高新企业的工业化产能缺口。

  记者:那我们分享到这些企业的成果吗?

  赵家新:现在我们大部分的收益来自于投资。我们现在在电子与通信、红光高清、专用计算机、激光加工、半导体照明、中小型高速船及数字创意等领域形成了一批具有自主创新能力的全国骨干企业。

  国有资本要“兼济天下”

  记者:作为一个国有的投资平台,武汉高科和一般的投资者有什么不同?

  赵家新:简单地说,风险投资也好,基金公司也好,他们通常都是趋利的,什么有利涉足什么。而我们是重在引导,根据武汉产业发展的方向,帮助孵化新兴产业和项目,引导各种资本进入这个新领域。

  有时候会做一些“亏本”的买卖,当他们成功时我们甚至可能退出,进入到下一个项目中。从这个意义上,我们承担的社会责任更甚于经济责任。

  记者:这样的运作模式,是武汉高科的纯国有身份决定的吗?

  赵家新:是。我们虽然是纯国资,但我们是新国企,与一般仅仅承担生产职能的国企不同,我们还兼有政府职能,重点要以市场的方式投资和运营国资,在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中发挥示范、扶持、调节作用,加强对产业的引领,引导民间资本集聚,把“社会蛋糕”总量做大。

  记者:这是国企基本结束了产权制度改革之后,新一轮的改革趋势吗?

  赵家新:对,一些传统意义上的国资已经在前一轮改制中基本退出,现存的国企,除了关乎国计民生的板块确有做强主业的任务外,更多的国企是承担功能性任务,比如我们,就是做高新技术产业转化和引领平台,促成高新产业成果转化更加快速有效,实现资本集聚。

  记者:现在有没有什么跟踪的新目标?

  赵家新:有,一个是LED产业,要做成东湖的规模产业,其他的最新技术前沿,我们在跟踪创意产业、云计算、物联网,跟踪技术就是跟踪项目和人才。而且这些代表着高新技术产业的方向,却也是高风险的领域,需要我们先期介入,带动其他资本跟进。

  工业园区进入品牌竞争时代

  记者:现在,武汉每个区几乎都有工业园,各区都积极招商引资,对于企业来说,这意味着什么?

  赵家新:从整体而言,是好事。工业园多代表对产业的重视,企业有更多选择。但园区多了没有特色,大家做的产业差不多,彼此间会形成恶性竞争,浪费有限的土地资源。

  我曾经参加过许多招商会,觉得不少工业园宣传的优势产业都是一样的。这会让投资者觉得头晕,不知道选哪里好。

  记者:那您觉得,现在的工业园区,应该是什么样的?

  赵家新:工业园区不是单纯地圈块地就行,而是进入品牌竞争时代,谁更有特色,主题更鲜明,谁吸引投资的几率就越高,能形成差异化。

  以高科为例,在经过工业园、大学科技园、特色园区之后,现在进入“园区4.0时代”,即城市整体开发建设,如左岭新城,再加上东湖高新区被授予国家级自主创新示范区,机遇前所未有。

  记者:东湖高新区获批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后带来了哪些机遇?

  赵家新:最主要是对人才的吸引力增加。其实进入当今时代,土地的成本在企业成本中占有比例会越来越少,将来就是人才的竞争,哪里对人才有吸引力,哪里就有发展后劲。

  记者:未来10年,光谷将会有更大发展。机遇面前,高科有哪些新的举措和尝试呢?

  赵家新:我们准备尝试品牌输出,向城市圈辐射,扩大光谷的影响力,提升高科的影响力,这种输出包括理念,规划,管理,招商引资的手段等,使资源向优势品牌集中,运用经济手段,把光谷做到城市圈,做到省外,成为全国的光谷。

  我有“幸福的烦恼”

  记者:武汉高科正在开始左岭新城建设,您把它喻为您人生中的又一件大事,有什么讲究吗?

  赵家新:“左岭新城”的规划面积约23.8平方公里,建设用地约15.7平方公里。未来10年,左岭新城将是高科发展的又一重点,我作为牵头人,也将付出更多心血,但是这种付出是幸福的付出,幸福感很强。

  记者:听说近几年高新技术企业家团拜会,大部分参加的企业,都离不开武汉高科的援手?

  赵家新:是啊,大家一起吃饭,坐下来发现,参会的大部分企业都与我们多少有些关联,当时心里很高兴。

  记者:但是武汉高科的运作方式是在幕后做推手,您得到的掌声与前台的企业家们不一样吧?

  赵家新:一样有成就感,我说这是幸福的烦恼,幸福的,是看到越来越多的武汉高新企业走向成功,烦恼,是在于怎么帮更多的企业更快走向成功。

  记者:但是武汉高科的运作方式是在幕后做推手,当幕后英雄与您的事业观一致吗?

  赵家新:在这个行业做了22年,看到越来越多的武汉高新企业走向成功,更多的是幸福感。这就是我的事业观,我乐当幕后英雄。


  详情请看:头版 http://cjmp.cnhan.com/cjrb/html/2011-06/27/content_4844743.htm

  第五版http://cjmp.cnhan.com/cjrb/html/2011-06/27/content_484482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