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报讯(记者解鸿震 实习生薄云娜)日前,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加快发展节能环保产业的意见》(下称《意见》),为LED的生产研发以及市场指明了发展方向。武汉光谷半导体照明产业协会负责人说:“因产能过剩而受到冲击的LED产业,今年开始恢复元气,明年有望迎来全新的发展期,但我省LED下游企业被配套不足所困扰。”
昨日,记者走进武汉迪源光电科技有限公司,这是一家专门生产LED芯片的上游企业,其生产的LED大功率照明芯片全国领先。据其负责人介绍,公司近年来一直是全天24小时订单式生产,“芯片一直是供不应求”。
然而,与上游企业的风光不同,我省LED中、下游企业却实力偏弱。日前,记者在汉口一家灯具市场看到,LED照明灯琳琅满目,但几乎找不到一家在全国叫得响的品牌。一位经销商直言不讳:“LED照明灯缺少大品牌。”
据华中科技大学机械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知名LED专家刘胜介绍,LED产业上、中、下游的带动比例,一般是1:3:10。我省的LED企业基本覆盖了整个产业链。其中,上游外延芯片企业发展势头强劲,但中游企业实力相对偏弱、下游企业比较分散。而且,上、中、下游相互独立,产业链不够紧密,缺乏合作带动,普遍给沿海省份企业做服务输出,对我省的经济效益贡献不够突出。
刘胜教授介绍,我省下游企业实力较弱,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本地配套企业不多,大多数都是从珠三角地区采购原材料,无形中增加了物流成本。迪源光电一位负责人介绍,LED产能过剩,芯片却供不应求,不少LED产品生产厂家从中国台湾和美国进口芯片。
这种困扰有望改变。记者了解到,日前国务院出台的《意见》中提到,将培育10—15家掌握核心技术、拥有知识产权和知名品牌的龙头企业,建设一批产业链完善的产业集聚区,关键生产设备、重要原材料实现本地化配套等。“国家一系列利好政策出台,将使LED产业迎来新的发展期,预计到明年效果会显现出来。”迪源光电负责人说。不过,刘胜教授建议,LED应用产品不仅体现在节能上,也需要有创意,这离不开自主研发和设计,以避开同质化竞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