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资讯

News information

人民网:结对共建倾身心,真情奉献终无悔
发布时间:2011-12-12 浏览:241


人民网:结对共建倾身心,真情奉献终无悔


  1999年,他带领省直机关农村基层建设工作队在罗田县凤山镇扶贫,成绩突出,被列为全省的标杆。

  2009年,他再次接受党组织的托付,放弃城里舒适的工作环境,到武汉市远城区的两个偏远村,带队开展结对共建。

  两年来,他执着地扎根在农村,深入农户,吃透村情,办实事,谋长远,全心全意为老百姓排忧解难。

  他就是武汉市委今年七一表彰的100名优秀党务工作者之一,武汉高科集团公司驻江夏区法泗镇永丰村、舒安乡官山村驻村工作组组长,市仪表电子学校副校长黄贤文。

  躺在病床上 他仍与队友商量工作

  前年12月10日,黄贤文带领三人率先进驻结对村。他们租住在农户家,或寄住在简陋的村部,自己挑水吃用,开伙做饭。数十次通宵达旦的工作,百多个晚上摸黑甚至冒雨冒雪,奔波在相距45公里的两村之间。

  按照规定,驻村队员一周工作4天可回家一次。但他一般每周工作6天才回家一次,3次在乡下一呆就是一个月,半个月回城一趟是常有的事。去年5月,他的岳母在协和医院住院17天,他在结对村没能回来看望;同年11月,其母专门从黄梅乡下来汉看病,10多天,也没能亲自带老人去一次医院。

  去年3月3日,农历正月十八,黄贤文在永丰村已经忙了一整天。下午4时许,他冒雨欲赶到官山村。当车行至山坡乡107国道拐弯处时,由于雨天路滑,发生车祸,导致他颅底骨折、急性颅脑损伤。

  即使在病床上,他也一边打吊针,一边用手机同两个村的书记商量工作,并一再谢绝村里来看望。他还多次将队友召集到病房,共商结对共建实施方案。在医院仅住了5天,他就要求出院,医嘱要求其出院后全休一个月,可是他一出院就下乡去并投入到工作中。

  去年汛期前后20多天,他带领队员们始终战斗在斧头湖南大堤抗洪救灾一线,主动参与巡堤值守,和村民一起吃住在堤坝上,并且多次到官山村新屋夏塆参与排涝抗灾自救。今年五一前后,半个多月里,他带领队员在官山村抗旱,找水源,修塘堰,铺管道,助春耕,汗水和着泥水。

  他的真情投入感染了村民,村民无不夸赞党的农村政策好,镇(乡)村干部和队友们纷纷说,一旦工作起来,他就是典型的拼命三郎。

  “授人以渔” “空壳村”跻身全省“进步村”

  黄贤文深知,要想彻底改变当地的面貌,不仅要“授人以鱼”,更要“授人以渔”,为农村的发展注入不竭的活力。

  永丰村与嘉鱼县交界。集体有近500亩鱼池处于散养状态,水、电、路村里无力改造,用水靠人力提灌,用电平时靠借邻村,高峰时只能停摆,资源优势得不到发挥,集体经济年收入仅3万元。在他的积极协调和武汉高科的大力支持下,该村精养鱼池基地当年建设,当年受益,集体经济年收入增长了17.3万元,养鱼户增收15%以上。往日的“空壳村”位列2010年度江夏区“村集体经济发展速度十强村”和湖北省“集体经济发展进步村”。今年,又为该村上了一个集体经济发展项目——建设200亩湘莲基地。仅此一项,又可以为村集体年增收6万元以上。

  此外,他还积极为该村将饮用水由湖水改为自来水、修建垃圾池和便民埠头、植树绿化填补坑洼改善村居环境,建高清影院和广播、赠送图书电脑、安装健身器材、组建村民舞蹈队和养鱼及湘莲种植协会、组织党员外出考察学习等,件件惠民惠农实事,均取得了突出效果。尤其是,去冬建设的一座泵站,今春使930亩良田受益。

  另一个结对村官山村毗邻咸宁,地处丘陵,自然条件较差。村民以前吃井水、用塘水,旱季常常无水吃用,看电视也只能够靠“锅”,对卫生自来水和有线电视企盼甚切,2010年他实现了全村村民的夙愿。官山村村部以前墙面脱落,门窗飘摇,比较破旧,如今整修一新,党员群众服务中心堪称一流,党员活动蓬勃开展起来。特别是,今年换届新组建的村“两委”班子战斗力大为增强。

  该村集体经济年收入以前只有2800元。在他的推动下,如今已经完善鱼塘承包合同,村部后面荒弃多年的土地得到有效利用,灵芝种植基地增强了集体的“造血”功能,也在村民中起到了示范作用。同时还在他的建议下,武汉高科为村集体购置了收割机和旋耕机,机耕队组建了起来,不仅可以为村里创收,还减轻了农民的劳动强度,提高了产量和收入。官山村63岁的村民代表吴昌华说:“我们心里有三谢:一谢共产党,二谢武汉高科,三谢驻村工作组!”

  干部的威信是靠“干”出来的

  黄贤文的妻子只是一位代课教师,他上有八旬父母要赡养,下有九岁女儿需培优。虽然自己的家庭经济并不宽裕,但他看到贫困户特别是贫困学生,都要帮上一把。在官山村调研首日,他把身上仅有的500元钱给了瘫痪在床五年的一位老人;组织上评他为优秀党员等发给他的奖金,他都转赠给了村里的困难户。两年来,他捐助村民4000多元。

  两年前,41岁的他,一头黑发。如今,两鬓斑白。永丰村入党49年、现年85岁的张银保大爷,只要碰到黄贤文,老人都要和他聊一会。他多次乐呵呵地说:“黄组长是个好干部!”同张大爷一样,许多村民以最朴素的礼节和最朴实的话语,来表达对党的驻村干部的敬意。日前,武汉高科领导表示,将与两个结对村像亲戚一样保持联系,经常走动,相互支持。黄贤文说,无论永丰村,还是官山村,都堪称他的第二故乡,他会永远保留这份感情,珍藏这份记忆,祝愿两村的明天更加美好。

  他深知,干部的威信是靠“干”出来的,老百姓的心中自有一杆秤。村民们说:“感谢党给我们派来了这么好的干部。”

  他正是用那贤德的品质,全身心投入结对共建工作;正是用那忘我的精神,获得了百姓的口碑;也正是用实干的精神,描绘着一幅幅美好的新农村发展图。他带队的工作组被列为标杆,受到市委领导、市委组织部、区委领导、市区共建办和结对村村民的肯定和赞誉。

  当市共建办考核组来到法泗镇永丰村抽查考核的时候,收到了村民的一封感谢信:村民们希望能留下黄组长继续带领他们致富奔小康。(武汉市江夏区共建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