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强国:武汉全力打造农业科技创新高地
以下为原文报道:
今年6月,武汉获批创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科技创新中心(以下简称“武汉国家农创中心”),成为继江苏南京、山西太谷、四川成都、广东广州后,第五个国家级农业科创中心。武汉国家农创中心总体布局为“一核、两翼、三园、多基地”,其中“一核两翼”由武汉高科集团旗下高农集团负责建设运营。
武汉国家农创中心坐拥杜邦先锋、拜耳作物、先正达、中化集团等一批世界500强种业巨头,以及农发种业、北大荒垦丰等60多家种业高科技龙头企业,形成以生物育种、动物生物制品、生物饲料添加剂三大产业为主,覆盖粮食、生猪、水产、家禽、蔬菜、林果、食用菌、生物疫苗八大优势行业的格局。
值得注意的是,全球首张水稻全基因组育种芯片、第一个转抗虫基因水稻品种、世界第一支试管藕等多个“第一”都出自于武汉国家农创中心。另外,由中国动物疾病防治领军人物陈焕春院士创办的科前生物,所生产的猪伪狂犬病疫苗销量全国第一;亚洲最大的生物酶制剂生产商新华扬生物公司发展势头迅猛,申请国家发明专利20余项……近年来,武汉国家农创中心内企业在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方面成绩亮眼,不断推进现代农业提质增效。
时钟回转到2016年,原农业部提出,在全国布局建设一批国家现代农业产业科技创新中心,着力解决科技资源分散、科技与经济分离及不同层次不同行业不同领域分割的“三分”问题,形成具有创新示范作用的区域性创新平台。目前,已启动江苏南京、山西太谷、四川成都、广东广州、湖北武汉五个农创中心建设。
“创建武汉国家农创中心,就是为了推进科技与产业、企业、人才、金融、科技深度融合,打造区域性农业农村科研中心、转化中心、研发中心、人才中心和科技体制机制模式创新中心。”武汉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建设武汉国家农业科创中心,是武汉乃至华中地区贯彻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打造区域经济增长强有力的手段,对推动武汉打好疫后重振民生保卫战和经济发展战、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和农业农村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
央广网:武汉国家现代农业产业科技创新中心正式揭牌
以下为原文报道:
央广网武汉12月16日消息(记者左艾甫)12月16日,2020年第十七届中国武汉农业博览会(以下简称武汉农博会)开幕,武汉国家现代农业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在会上正式揭牌,现场签约了包括招商引资签约项目、金融服务“三农”授信等33个农业招商引资项目,签约金额超800亿元。
今年6月,农业农村部批复同意湖北武汉创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科技创新中心。武汉成为继南京、太谷、成都、广州后全国第五个,也是华中区域唯一一个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科技创新中心。这也是国家给予湖北疫后重振一系列超常规支持之后的又一重大举措。
农业农村部科教司副司长孙法军表示,建设武汉科创中心,是湖北乃至华中地区贯彻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打造区域经济增长的强有力举措,对推动湖北打好疫后重振民生保卫战和经济发展战、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
武汉高校云集,科研实力雄厚,此前曾成功研发包括全球首张水稻全基因组育种芯片、全国首个双低油菜品种等代表性成果。武汉东湖综合保税区建设管理办公室副主任李首文表示,武汉建设国家农业科创中心将按照“2021建设、2022提速、2025升级”的三步走计划,加快打造农业农村科技创新的“武汉样板”。2021年,将出台一系列专项政策,成立规模100亿元以上产业基金,推出系列科创项目,“核心功能区”扩建项目投入使用,打响武汉国家农业科创中心品牌;2022年,聚集10个院士专家团队,形成3-5项具有影响力的原创技术,构建科技成果、高端人才、龙头企业、金融资本、公共平台、示范基地等要素聚集的农业科技转化“生态系统”;到2025年,聚集100家企业研发机构,创造1000亿元产值,辐射全省70个市、县和基地,带动华中地区近1万个特色村镇农业高质量发展,在全国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中充分发挥引擎作用。
据了解,本届农博会将持续3天,采用线上线下同步互动的方式,通过“实体馆展+线上农博会”模式,全面提档升级成为农业科技创新的重要平台和载体。期间还将举行现代农业产业高峰论坛、第三届武汉市百万大学生留汉农业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金融服务三农”银企对接会、湖北农产品带量采购洽谈会等系列活动。
21世纪经济: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科技创新中心落户武汉
以下为原文报道:
12月16日,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从第十七届中国武汉农博会获悉,武汉国家现代农业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在会上正式揭牌,现场签约了包括招商引资签约项目、金融服务“三农”授信等33个农业招商引资项目,签约金额超800亿元。
今年6月,农业农村部批复同意湖北武汉创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科技创新中心。武汉成为继南京、太谷、成都、广州后全国第五个,也是华中区域唯一一个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科技创新中心。这也是国家给予湖北疫后重振一系列超常规支持之后的又一重大举措。根据规划,武汉农业科创中心项目以发展生物育种、动物生物制品、生物饲料添加剂三大主导产业为基础,总体布局为“一核两翼三园多基地”。其中“一核”是指位于东湖高新区高农生物园的“核心功能区”;“两翼”是指位于东湖高新区的武汉国家农业科技园“创业孵化区”和光谷中华科技产业园的“产业融合区”;“三园”是指位于黄陂区的武湖现代农业展示园、武湖淡水渔业科技园和汉南现代种业小镇科创中心构成的“示范展示区”;“多基地”是指围绕优质水稻和油菜、水生蔬菜、优质种猪、淡水鱼和动物疫苗、食用菌、茶等产业建设的各类资源圃、示范基地、成果转化基地,构成“辐射拓展区”。
“建设武汉科创中心,是湖北乃至华中地区贯彻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打造区域经济增长的强有力举措,对推动湖北打好疫后重振民生保卫战和经济发展战、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农业农村部科教司副司长孙法军表示。
政策的助力下,农业创新产品不断涌现。在国家现代农业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展区里,来自武汉市农业科学院的全球第一支试管藕吸引着参会人员的眼球。试管藕根据口感,分为脆藕、粉藕、又粉又脆藕三个品种,这为消费者购买藕时提供了选择便利。“试管藕的培育方法主要是先在试管中进行培育,待它发芽长成小茎尖然后移到更大的试管中培育成微型藕,培养好后放到自然环境中让其生长,目前,微型藕的种苗价格为10-20元并在市场上供不应求。”武汉市农业科学院相关负责人介绍称。
事实上,武汉因高校云集,科研实力雄厚,此前曾成功研发包括全球首张水稻全基因组育种芯片、全国首个双低油菜品种等代表性成果。武汉东湖综合保税区建设管理办公室副主任李首文表示,武汉建设国家农业科创中心将按照“2021建设、2022提速、2025升级”的三步走计划,加快打造农业农村科技创新的“武汉样板”。2021年,将出台一系列专项政策,成立规模100亿元以上产业基金,推出系列科创项目,“核心功能区”扩建项目投入使用,打响武汉国家农业科创中心品牌;2022年,聚集10个院士专家团队,形成3-5项具有影响力的原创技术,构建科技成果、高端人才、龙头企业、金融资本、公共平台、示范基地等要素聚集的农业科技转化“生态系统”;到2025年,聚集100家企业研发机构,创造1000亿元产值,辐射全省70个市、县和基地,带动华中地区近1万个特色村镇农业高质量发展,在全国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中充分发挥引擎作用。
据了解,本届农博会将持续3天,5家国家农创中心首次“同台演绎”,在展示建设成果的同时,还将交流各自在发展建设过程中的先进经验,探讨现代农业发展的新机遇,推动农业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完善农业科技服务体系,加强农业企业创新成果应用,助力疫后湖北农业农村经济加快恢复。(作者:陈红霞,李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