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武汉国家农创中心正式揭牌 布局“一核两翼三园多基地”
以下为原文报道:
武汉国家现代农业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展区。(人民网 张沛 摄)
人民网武汉12月17日电 (张沛)12月16日,在2020年第17届中国武汉农业博览会启动仪式上,武汉国家现代农业产业科技创新中心正式揭牌。
今年6月,农业农村部批复同意湖北武汉创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科技创新中心。武汉成为继南京、太谷、成都、广州后全国第五个,也是华中区域唯一一个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科技创新中心。
据介绍,武汉农业科创中心项目以发展生物育种、动物生物制品、生物饲料添加剂三大主导产业为基础,总体布局为“一核两翼三园多基地”。其中“一核”是指位于东湖高新区高农生物园的“核心功能区”,“两翼”是指位于东湖高新区的武汉国家农业科技园“创业孵化区”和光谷中华科技产业园的“产业融合区”;“三园”是指位于黄陂区的武湖现代农业展示园、武湖淡水渔业科技园和汉南现代种业小镇科创中心构成的“示范展示区”;“多基地”是指围绕优质水稻和油菜、水生蔬菜、优质种猪、淡水鱼和动物疫苗、食用菌、茶等产业建设的各类资源圃、示范基地、成果转化基地,构成“辐射拓展区”。
建设武汉国家现代农业产业科技创新中心,是湖北乃至华中地区贯彻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打造区域经济增长极的强有力举措,对推动湖北打好疫后重振民生保卫战和经济发展战、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
武汉建设国家农业科创中心将按照“2021建设、2022提速、2025升级”的三步走计划,加快打造农业农村科技创新的“武汉样板”。2021年,将出台一系列专项政策,成立规模100亿元以上产业基金,推出系列科创项目,“核心功能区”扩建项目投入使用,打响武汉国家农业科创中心品牌;2022年,聚集10个院士专家团队,形成3-5项具有影响力的原创技术,构建科技成果、高端人才、龙头企业、金融资本、公共平台、示范基地等要素聚集的农业科技转化“生态系统”;到2025年,聚集100家企业研发机构,创造1000亿元产值,辐射全省70个市、县和基地,带动华中地区近1万个特色村镇农业高质量发展,在全国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中充分发挥引擎作用。
新华网:武汉国家现代农业产业科技创新中心揭牌
以下为原文报道:
新华网武汉12月17日电(张潘)第17届中国武汉农业博览会16日在中国光谷科技会展中心举行,武汉国家现代农业产业科技创新中心正式揭牌。
今年6月,农业农村部批复同意湖北武汉创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科技创新中心。武汉成为继江苏南京、山西太谷、四川成都、广东广州之后的全国第五个、华中地区唯一一个国家现代农业产业科技创新中心。
据悉,武汉国家现代农业产业科技创新中心以发展生物育种、动物生物制品、生物饲料添加剂三大主导产业为基础,总体布局为“一核两翼三园多基地”。其中“一核”是指位于东湖高新区高农生物园的“核心功能区”,“两翼”是指位于东湖高新区的武汉国家农业科技园“创业孵化区”和光谷中华科技产业园的“产业融合区”;“三园”是指位于黄陂区的武湖现代农业展示园、武湖淡水渔业科技园和汉南现代种业小镇科创中心构成的“示范展示区”;“多基地”是指围绕优质水稻和油菜、水生蔬菜、优质种猪、淡水鱼和动物疫苗、食用菌、茶等产业建设的各类资源圃、示范基地、成果转化基地,构成“辐射拓展区”。
武汉国家农创中心将按照“2021建设、2022提速、2025升级”的三步走计划。2021年,将出台一系列专项政策,成立规模100亿元以上产业基金,推出系列科创项目,“核心功能区”扩建项目投入使用,打响武汉国家农业科创中心品牌;2022年,聚集10个院士专家团队,形成3-5项具有影响力的原创技术,构建科技成果、高端人才、龙头企业、金融资本、公共平台、示范基地等要素聚集的农业科技转化“生态系统”;到2025年,聚集100家企业研发机构,创造1000亿元产值,辐射湖北省70个市、县和基地,带动华中地区近1万个特色村镇农业高质量发展,在全国农业农村现代化进程中充分发挥引擎作用。
当日,金融服务“三农”授信等33个农业招商引资项目在汉签约,签约金额超800亿元。其中包括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与北京吉奥集团、武汉市江夏区与湖北金林原种畜牧有限公司、武汉国家现代农业科创中心与武汉双绿源创芯科技研究院有限公司等签约的一批招商引资项目,以及中国农业银行湖北省分行与湖北省供销合作总社、中国农业发展银行湖北省分行与武汉高科国有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等签约的一批金融服务“三农”授信项目。这些项目的落地,将有力推进武汉国家农业科创中心建设,增强区域创新创业活力。
农民日报:武汉国家现代农业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启动仪式举行
以下为原文报道:
12月16日,2020年第17届中国武汉农业博览会暨武汉国家现代农业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启动仪式在中国光谷科技会展中心举行。经农业农村部批复同意,湖北武汉创建的国家现代农业产业科技创新中心正式揭牌。中国科学院院士谢华安,中国工程院院士王汉中、陈焕春,华中农业大学党委书记高翅等专家作主题报告,介绍农业科技发展新动向。
“乡村振兴、科创先行。”本届武汉农博会会期3天,总展览面积2万平方米,参展单位超过700家,集中展示湖北全省乃至全国的部分最新农业科技成果,设置了脱贫攻坚、全省乡村振兴、精致农业展区,以及湖北援疆援藏、长江十年禁捕主题展览。首次设置国家现代农业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展区,重点展示武汉农业科创中心主导产业和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南京、太谷、成都、广州、武汉5家国家农业科创中心集体亮相该馆。
据介绍,武汉农业科创中心项目以发展生物育种、动物生物制品、生物饲料添加剂三大主导产业为基础,总体布局为“一核两翼三园多基地”。其中“一核”是指位于东湖高新区高农生物园的“核心功能区”,“两翼”是指位于东湖高新区的武汉国家农业科技园“创业孵化区”和光谷中华科技产业园的“产业融合区”;“三园”是指位于黄陂区的武湖现代农业展示园、武湖淡水渔业科技园和汉南现代种业小镇科创中心构成的“示范展示区”;“多基地”是指围绕优质水稻和油菜、水生蔬菜、优质种猪、淡水鱼和动物疫苗、食用菌、茶等产业建设的各类资源圃、示范基地、成果转化基地,构成“辐射拓展区”。
农业农村部科教司副司长孙法军表示,湖北武汉是“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中部地区崛起等系列国家战略的核心交汇点,具有明显的区位、科教、资源、市场等优势,在国家产业集聚、创新要素和科技成果方面基础雄厚。建设武汉科创中心,是湖北乃至华中地区贯彻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打造区域经济增长极的强有力举措,对推动湖北打好疫后重振民生保卫战和经济发展战、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
武汉市委常委、市农村工作领导小组组长曹裕江表示,在农业农村部的大力支持下,今年6月1日,武汉国家现代农业产业科技创新中心获批创建,这是国家给予湖北疫后重振一系列超常规支持之后的又一重大举措。湖北武汉定将珍惜机遇、奋发作为,按照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以科技创新为“三农”赋能,聚焦补足全面小康“三农”短板,通过建设武汉国家现代农业产业科技创新中心,突出“一主引领”,强化龙头引领作用,打造区域性农业增长极,加快推动“大武汉”向“强武汉”迈进,奋力推动湖北乡村全面振兴,示范引领和辐射带动华中地区乃至全国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
湖北省委农办主任、省农业农村厅厅长肖伏清主持启动仪式,宜昌市农业农村局、荆州市农业农村局、襄阳市农业农村局、武汉国家农业科创中心相关负责人上台推介项目。原农业部党组成员、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中国农产品市场协会会长张玉香等出席。
本届农博会期间还举行了现代农业产业高峰论坛、第三届武汉市百万大学生留汉农业创新创业大赛总决赛、武汉市首批乡村休闲游示范村授牌仪式、“金融服务三农”银企对接会、武汉十大特色伴手礼推介发布、湖北农产品带量采购洽谈会等系列活动。启动仪式上,包括招商引资签约项目、金融服务“三农”授信等33个农业招商引资项目在汉签约,签约金额超800亿元。
自2004年以来,武汉农博会已连续举办16届,是全国有影响力的农业展会之一。和往届相比,本届武汉农博会首次在中国光谷举行,也是首次由政府主导转为市场化运作,在武汉市人民政府、湖北省农业农村厅的支持和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武汉市农业农村局的指导下举办,由中国农产品市场协会、武汉国家现代农业产业科技创新中心、武汉高科国有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主办,武汉高科农业集团有限公司承办。
湖北日报:全国第五、华中唯一!武汉国家农创中心在光谷揭牌
以下为原文报道:
湖北日报讯(记者李墨)12月16日,武汉国家现代农业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在光谷揭牌,成为全国第五、也是华中唯一的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科技创新中心。
武汉国家农创中心以发展生物育种、动物生物制品、生物饲料添加剂三大产业为基础,布局“一核两翼三园多基地”。其中,“一核”是指光谷高农生物园“核心功能区”,“两翼”是位于光谷的武汉国家农业科技园“创业孵化区”,以及光谷中华科技产业园“产业融合区”。“三园”是指位于黄陂区的武湖现代农业展示园、武湖淡水渔业科技园,及汉南现代种业小镇科创中心。“多基地”指围绕优质水稻和油菜、水生蔬菜、优质种猪、淡水鱼和动物疫苗、食用菌、茶等产业建设的各类资源圃、示范基地和成果转化基地。
今年6月,武汉国家农创中心获农业农村部批复创建,为国家给予湖北疫后重振的系列支持之一。东湖高新区相关负责人介绍,2021年,光谷将出台一系列专项政策,成立规模100亿元以上产业基金,推出系列科创项目,打响武汉国家农业科创中心品牌。2022年,力争聚集10个院士专家团队,形成3至5项具有影响力的原创技术,构建科技成果、高端人才、龙头企业、金融资本、公共平台、示范基地等要素聚集的农业科技转化生态系统。至2025年,光谷争取聚集100家相关企业研发机构,在全国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中发挥引擎作用。
数据显示,武汉拥有涉农高校和科研院所46家、国家重点实验室5家、国家级农业工程技术中心9家,在汉农业院士14人、国家级专家400多人,农业科教资源密集度、科技成果转化率均位居全国前列,涌现了全球首张水稻全基因组育种芯片、全球首支试管藕、全国首个双低油菜品种等代表性成果。
楚天都市报:华中首个国家级农创中心启动
以下为原文报道:
楚天都市报讯(记者李博 通讯员郭强 李伟)昨日,第17届中国武汉农业博览会在光谷开幕。在现场,武汉国家现代农业产业科技创新中心正式揭牌启动,武汉成为全国第五个、华中唯一一个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科技创新中心。昨日还举行了签约仪式,33个农业产业签约项目总金额超800亿元。
据介绍,武汉国家现代农业产业科技创新中心将以生物育种、动物生物制品、生物饲料添加剂三大产业为主导产业,总体布局为“一核两翼三园多基地”。
“一核”是指位于东湖高新区高农生物园的“核心功能区”;“两翼”是指位于东湖高新区的武汉国家农业科技园“创业孵化区”和光谷中华科技产业园的“产业融合区”;“三园”是指位于黄陂区的武湖现代农业展示园、武湖淡水渔业科技园和汉南现代种业小镇科创中心构成的“示范展示区”;“多基地”是指分布在省内外的各类资源圃、示范基地、成果转化基地,构成武汉国家农业科创中心的“辐射拓展区”。
展会现场还举行了项目签约仪式,33个农业产业签约项目总金额超800亿元。其中,全球最大的磷酸盐企业——摩洛哥OCP集团与湖北富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在位于光谷的高农生物园注册成立合资公司。中国农业发展银行将携手武汉高科国有控股集团,围绕湖北10个主导农业产业,培育壮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十百千万”工程。
东湖高新区有关负责人介绍,武汉现有14位农业院士、400多名国家级专家、46家涉农高校和科研院所,农业科教资源密集度位居全国前列。农创中心及系列项目的落地,将促进科技成果、高端人才、龙头企业、金融资本等要素聚集,为武汉农业发展按下“快进键”。
该负责人表示,该中心目标在2025年聚集100家企业研发机构,创造1000亿元创新产值,辐射全省70个市、县和基地,带动华中地区10000个特色村镇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